| 点击链接下载 《企业重组和资本交易税收实务研究总结》 |
| 点击链接下载 《所得税、增值税申报表与填报说明对照汇编(2025年版)》 |
| 点击链接下载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 |
中国税务报
近日,A级纳税信用企业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中国税务机关开具的税收证明,享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减免产品认证费用和缩短认证周期的优惠。
陆军喜悦地展示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传来的认证费用抵减文件。
江苏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军在向税务人员介绍其出口美国的产品。
“感谢你们啊,你们出具的英文税收证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认可了,这使得我们公司每年都能节省五六万美元的认证费用,谢谢,谢谢。”近日,江苏省江阴市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工作人员接到这样一个电话。电话是江苏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军打来的,电话中能听出他心情十分激动。
放下电话,税务人员决定到该公司实地走访,看企业有无新需求。一见面,陆军便喜悦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高科技伴随高费用
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纳科技)主要从事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出口欧美等十多个国家。世界医疗器械排名第一的美国美敦力、全美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的麦朗、全球实验室耗材排名第一的赛默飞等行业龙头都是采纳科技的客户。
在快速拓展国外市场的过程中,采纳科技付出了不少代价。据陆军介绍,医疗器械产品要想出口美国并获得美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的认可,必须取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注册号。采纳科技精心制作产品,于2011年打开美国市场,7年以来已获得11个510K注册号,平均每个注册号的认证费用高达1.3万美元。此外,申报每个注册号,都要经历从递交电子材料并邮寄纸质材料,到受理审查、样品检测和工厂审查,再到合格评定、证书领取等一整套复杂的手续,整个过程需要一年之久。高昂的认证费用和漫长的等待过程,给采纳科技这个还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获悉美国优惠政策
2018年初,事情出现了转机。在一次与国内客户的闲谈中,陆军了解到一条重要信息:FDA有一项优惠政策,美国2012年颁布实施的《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安全与创新法案》(FDASIA)中提到,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如果能够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收证明,可以享受FDA认证费用的豁免优惠,仅需要支付2575美元的注册费用。此外,FDA会为这类企业提供绿色通道,使其注册号的申报周期缩短30%。
这个消息对于采纳科技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陆军激动地算了一笔账:目前采纳科技每年至少有5个产品需要经过FDA认证,按照每个产品减免1.1万美元认证费来测算,采纳科技每年至少节省5.5万美元认证费用。“如果加上注册号申报周期缩短的利好、国际公信度提升的利好,采纳科技将迎来大发展。”陆军不禁畅想美好的未来。
税收证明抵减数万美元
于是,采纳科技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寻求帮助。
了解到采纳科技的需求后,江阴市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工作人员屈利忠马上查询采纳科技的纳税信用等级和近几年来的申报缴税情况。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自2004年成立至今,该公司持续稳健发展,一直按期申报纳税,从未出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仅2017年就完成销售额1亿元,入库税款近1300万元。
本着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江阴市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上门详细了解采纳科技的需求,经过多方协调,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迅速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份英文版的税收证明,证明了企业2016年的销售额以及没有其他未列示的分支机构和民营企业。
递交有关证明后,FDA最近回复认可了这份证明,确定采纳科技2018财年可以享受有关认证费减免的优惠。
得知这一好消息后,采纳科技董事长陆军第一时间向江阴市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分享了自己的喜悦,表达了谢意。他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纳税信用社会化应用日益深入,作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采纳科技不仅可以在发票领用、认证、出口退税和日常办税等方面享受便利,而且可以在不动产登记、申请贷款和政府招投标等方面享受审批优先待遇,这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没想到,因为纳税信用好,我们这种特殊需求竟然也得到了税务机关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降低了大量成本。这更坚定了我们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决心。”他说。
据悉,采纳科技预计2018年将实现销售1.5亿元,2019年有望突破2亿元。该公司计划于2020年开始申报IPO。
刘锡鹏 本报记者 徐云翔
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或其他专业意见。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税务或其他建议,我们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本网站原创的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之目的,文章或资料的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13700683513、79151893@qq.com 请附上文章链接),我们会尽快删除。